風華國韻 X 邱霽教授專題講座
邱霽老師講座現場
今日(8 月 19 日),風華國韻 “聲樂教育高峰對話專題講座”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圓滿落幕。中國音樂學院教授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,著名中國箏演奏家邱霽教授受邀擔任主講,與百余位音樂藝考生展開深度交流。邱老師以深厚的學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,圍繞音樂學習中的核心問題展開分享,通過“一對一” 實戰指導、親身示范等形式,為在場的音樂學習者帶來了一場干貨滿滿的思想盛宴。
“一對一”實戰指導現場
邱霽教授強調,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學習,首要原則是“防患于未然”。她以聲樂學習者的用嗓和器樂演奏者的手部健康為例,指出錯誤的練習方式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傷害——就像過度練習引發腱鞘炎,反而會大幅影響演奏能力。“不要等問題發生了才去糾正,”邱老師說,“在方法和身體都還沒有出現問題時,就應建立科學的練習意識,這比事后補救更重要。”
邱教授認為,好的聲音應像“一滴水落在湖面”,自然蕩起漣漪,余音盤旋,而非“聲嘶力竭的拉扯”。無論是聲樂的嗓音還是器樂的音色,都需具備靈活性和彈性,這是音樂表達的基礎。
“節奏是音樂的骨架,”邱霽老師強調,“不要依賴‘樂感’忽視基礎訓練,節拍器是很好的工具,但關鍵是要建立內心的律動,而非被動跟隨。”
在“一對一”指導環節,邱霽教授結合學員的現場彈奏,直擊問題核心,提供了極具操作性的改進方案,讓在場師生收獲頗豐。
邱霽教授“一對一”指導環節
演奏最重要的仍然是技巧基礎,即對于聲音及節奏的標準。“練5小時走神,不如1小時專注。”邱霽教授指出,練習的核心在于“思考”——慢練時需同時關注聲音、動作的準確性,讓每一個音都經過“三思而后行”。她認為,量變到質變的關鍵不是時間堆砌,而是帶著自我管控和聽覺訓練的高效重復,最終實現“水到渠成”的提升。
邱霽教授“一對一”指導環節
談及音樂表現力,邱老師強調:“沒有基礎標準的‘奇思妙想’,都是空談。”
她以同學所演奏的葉小鋼教授的作品《林泉》為例,說明表現力還需建立在對作品背景的理解上:“了解作曲家的學習經歷、創作風格,才能精準把握音樂的‘語境’——是表現自然的林泉,還是自我的情感?這些都決定了詮釋的方向。”
邱霽教授鼓勵不同藝術門類相互學習:聲樂可借鑒器樂的顆粒性發聲,器樂可學習聲樂的情感連貫性。正所謂“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”,她認為,這種跨界借鑒能為音樂表達注入新的活力。
講座最后,邱老師以一句話總結:先夯實基礎,再談飛躍。音樂的魅力,藏在每一個精準的音、每一段穩定的節奏里。

邱霽教授 X 教授有話說
邱霽教授采訪現場
講座的余韻尚未消散,我們有幸與邱霽教授圍坐暢談,從古箏藝術的國際表達,到日常教學中的心得感悟,她的分享如清泉流淌,為我們揭開了古箏藝術更細膩的肌理。
Q:當代古箏藝術走向國際舞臺,最需要展現的核心魅力是什么?
古箏雖然是歷史悠久的樂器,卻能與當代音樂廣泛結合,走向國際需“知己知彼”。
我們要充分了解古箏的優勢,揚長避短,不應以自身短板去比拼西方鍵盤樂器的速度或和聲復雜性。需堅守中國傳統文化的音樂元素與特色,避免對西方音樂元素的誤讀和張冠李戴,以真實、能表達自我的方式展現樂器原有風格。
Q:從事古箏演奏和教學多年,是否有某一經歷或瞬間讓自己對古箏有新的感受或理解?
我對古箏的感受和理解并非來自某個具體時間或瞬間,而是在日常過程中慢慢匯集而成的漸變過程。
我們在練習和表達中,不必追求瞬間突變,應注重每天用心傾聽音樂,自然會形成對古箏的認知和理解。例如,初期掌握技巧會開心,但更重要的是在反思中探尋技巧對拓展音樂的相互作用。在進退和互相關照的過程中,能獲得更有意義的感悟,這對演奏者和表達者而言很重要。
Q:與不同藝術家合作時,是否有新的創作靈感或合作感受?
我在剛畢業時進行過很多合作嘗試,如與德國音樂家組建樂隊、參與荷蘭的“偶然音樂會”等。
在“偶然音樂會”中,我們會與不同樂器演奏者即興碰撞。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要去傾聽他人、彼此配合。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他人、傾聽他人進而認識自己,是很有意思的體驗。
Q:是否從其他藝術形式(如美術史、藝術史等)中獲得可運用到音樂或古箏中的內容?
傅聰先生曾說“先做藝術家,再做音樂家,再做鋼琴家”,這一理念適用于所有藝術道路上的人,即學習無處不在,美也無處不在。無論是博物館的雕塑畫作,還是山林、廠房破敗鍋爐的結構色澤,只要有敏感的心,都能從中獲得觸動,提升對樂器的學習能力。
學習任何東西都要放慢腳步,有足夠耐心,打好基礎,這對學習至關重要。不要急于求成,萬丈高樓平地起,學習音樂尤其要重視方法、技術、音準、節奏等基礎,否則難以有所成就。
邱霽教授采訪現場
從講座中的“基礎之道”,到專訪里的“藝術之思”,邱霽教授始終用溫潤而堅定的態度,詮釋著對古箏的熱愛。她讓我們明白:傳統樂器的生命力,既藏在日復一日地打磨里,也綻放在對世界的好奇與擁抱中。而這份對藝術的赤誠,或許正是古箏能跨越千年、依舊動人的秘密。
高質量的音樂教育離不開與行業頂尖力量的深度對話與智慧碰撞。
每一場講座,都是一次與藝術巔峰的近距離交流,都是一次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探尋。
風華國韻將持續邀請更多音樂界的名家大師蒞臨,搭建起高端、專業的學術交流平臺,讓每一位在風華國韻逐夢的學子都能沐浴在頂級藝術資源的滋養中,在與大師的對話中拓寬藝術視野、精進專業技藝。
本周,女高音歌唱家王一鳳老師的聲樂教育高峰對話同樣正在預約中,精彩不容錯過!